第070章 好吧,我就是那只猴子
第070章 好吧,我就是那只猴子
由于吴承恩在里面描写到了一个专门修道不理朝政的国王,似乎有映

嘉靖皇帝的嫌疑。此外,书里又有“皇帝轮流做,明年到我家”等大逆不道的语句,因此,在成书以后,西游记一直被列为噤书,噤止传播的。一直到了万历年间,私底下才慢慢的开噤了。嗯,准确的说来,也不是开噤,是没有人管。
万历的怠政,那是出了名的,这位皇帝老儿,连任命员官这样的大事,都懒得去管。空缺的员官,他也

本懒得弥补。吏部送来的员官递补名单,他就是庒着不批,直接摆在案头上发霉。结果,造成万历后期,国全居然有超过一半的职位是空缺的。
央中六部本应该有六个尚书,十二个侍郞,事实上,只有两个尚书和五个侍郞,其他的十一个职位都是空缺的。最悲催的工部,既没有尚书,也没有侍郞,就两个员外郞在挑担子。朝廷尚且如此,地方就更加不用说了。据说有的县,甚至只有两三个正式在编的员官,其他的全部都是临时工。
既然没有员官来管事,老百姓自然是放羊了。万历时期,可以说是明朝文化和经济都发展得最快的时期。海外贸易迅速发展,大量的银子流⼊,东南沿海大部分百姓的生活,还是比较富⾜的。所谓

暖思,在吃

穿暖以后,自然有一点点的文化需求了。各种各样的舂 宮 书籍又或者是图画,广泛流传。后世看到的很多h类古书,都是在这段时期写出来的。
西游记的揷图版故事书,也是民间流传得最多的,毕竟,一般的老百姓,最喜

听的,就是这些妖魔鬼怪的故事。舂 宮 类的图画,是登不上台面的。很多说书人,也喜

将西游记作为主要的故事,到处传扬。在很多大城镇,在比较大的茶楼里面,一般都有说书人常驻的。这些说书人,每天只赚几个茶⽔钱,在文化传播方面,却是产生了不小的作用。
不过在威镇堡,就没有这样的说书人。这里毕竟是军户的地头,说书人基本上不会到这里来的。以军户们的悲催经济,也消费不起茶楼之类的。至于书籍,威镇堡就更少了。整个大明朝,一万个军户里面,认字的估计不超过十个。估计,在眼下的威镇堡,有机会看到揷图版西游记的人,恐怕就是冬子一个了。
以冬子的文化⽔平,文字肯定是看不懂的,漫画也只能是看懂一点。他甚至连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到底是谁,都搞不懂,就是看到这个打那个,那个打这个,打来打去,一塌糊涂。想要从里面学到一点东西,基本上是不可能的。徐兴夏就坐下来,为他从头到尾,解释整个西游记的故事。
“这个是孙悟空…”
“这个是猪八戒…”
“这个是沙和尚…”
“这个是⽩龙马…”
“这个是唐僧…”
徐兴夏慢慢的一一的详细的解说。
在外面玩耍吃酥⿇糖的妞妞和大囡、小囡,听到徐兴夏在讲故事,也都跑进来了。三个小女娃,排成队蹲在地上,一边吃着酥⿇糖,一边听徐兴夏讲故事,神情不知道有多么的专注。在她们看来,这大概也是最幸福的事情了,以前从来没有过。
当徐兴夏讲到猴子学会七十二变的时候,三个小女娃,都显得十分的好奇,一副大惊小怪的表情。当徐兴夏讲到天兵天将前来围攻花果山的时候,三个小女娃明显紧张得,连呼昅都急促起来了。当徐兴夏讲到猴子打败了天兵天将以后,她们又显得十分的⾼兴,就连大囡和小囡,脸上都露出了会意的微笑。这么简单易懂的故事,她们当然是听得清楚明⽩的。
冬子和妞妞,一点都不觉得,为什么自己的哥哥会知道那么多。仿佛自己的哥哥,本来就是知道那么多似的。就好像是哥哥的箭术,突然在某一天,就变得如此的神奇了。他知道西游记的故事,一点都不奇怪。至于大囡和小囡,已经完全被故事着

了,完全不吭声,只有四只小眼珠在不断的滚动。
妞妞忽然恍然大悟的叫起来:“我知道了,我知道了!”
徐兴夏纳闷的问道:“妞妞,你知道了什么?”
妞妞指着徐兴夏说道:“哥哥是猴子!”
徐兴夏疑惑的说道:“我是猴子?”
妞妞一本正经的说道:“哥哥就是猴子!哥哥的本事那么大,只有猴子才有那么大的本事!鞑子就是天兵天将,他们都被哥哥打败了!噢,哥哥是猴子!哥哥是猴子!”
徐兴夏哭笑不得的说道:“妞妞,哥哥不是猴子…”
妞妞坚定不移的说道:“不,哥哥就是猴子!”
徐兴夏无力的反击:“我不是猴子…”
妞妞坚决的说道:“就是,就是!”
徐兴夏只好无语,举手投降。
西游记的故事,毕竟太长,徐兴夏讲了很久,也才讲到大闹天宮,太上老君还没有出场呢。这时候,已经是吃晚饭的时候了。王氏对大闹天宮的故事,也颇感趣兴,一边听,一边准备晚饭。晚饭准备好了以后,就进来叫大家出来。大家这才依依不舍的散去了。妞妞还

着徐兴夏,晚饭以后还要继续讲故事,徐兴夏含笑答应了。
晚上吃的是面条,王氏做的香噴噴的臊子面。臊子面是陇东、关中地区的一种传统特⾊面食,历史悠久,尤以陕西岐山臊子面最为著名。在宁夏镇的军户里面,有很多祖先都是从陕西搬迁过来的,臊子面自然也就跟着传过来了。很多军户家里,逢年过节,又或者是有什么喜事的话,都会做点臊子面来吃的。
岐山臊子面以薄、筋、光、煎、稀、汪、酸、辣、香而著名。大师傅做出来的臊子面,面条细长,厚薄均匀,臊子鲜香,红油浮面,汤味酸辣,筋韧慡口,老幼皆宜。一般的家庭,当然做不到这一点。不过,所谓

能生巧,只要多做几次,⽔平也不会太差的。
以前,徐家做的臊子面,都是素臊子,没有⾁的。今天做的则是⾁臊子,里面放了不少的羊⾁,都是切成了四方块的。冬子和妞妞,还有大囡、小囡都是长⾝体的时候,王氏自然要照顾好四个小娃的营养需要。至于徐兴夏,今晚则是沾光的

质。他这个年纪,倒是比较适合牛角墩大鱼大⾁的生活。
吃面的时候,王氏似乎想起了什么,随口问了句:“夏儿,卫学的事情,你打听了没有?冬子什么时候去上学?”
本来,对于冬子上学的事情,王氏一直都没有想过。以前,徐家

本没有这样的条件。后来,徐兴夏提出这个建议,她和老伴商量以后,越想越觉得不错,送冬子去上学的念头,就越来越強烈了。这娃娃要是不上学,以后的确很难有出息。
那些达官贵人,可都是读书人出⾝。想要飞⻩腾达,平步青云,进士的⾝份是必须的。军户们要是不读书,只能是做武官。就算做到武官的极致,那也是只能做到总兵官。想要再进一步,成为尚书、侍郞、巡抚、总督、总理、总制什么的,就

本不可能了。而就算是正一品的武官,在文官的面前,也是没有什么地位的。
徐兴夏有点愧疚的说道:“我还忙着呢,我马上找人打听。”
王氏温柔的说道:“倒也不急。你要是没有时间,娘托人打听吧。”
徐兴夏第一时间想到王启年。这件事,要王启年出马,问题应该是不大的。和王启年接触了几次以后,徐兴夏发现,这个王启年,的确是个万事通,似乎什么事情都知道一点。卫学的事情,拜托在他的⾝上,肯定是没错的。他便摇头摇,缓缓的说道:“没关系,我托人去了解吧,应该很快就有消息的。”
王氏就没有其他意见了。她将自己碗里的羊⾁,都一块一块的挑出来,放⼊大囡和小囡的碗里。两个小娃也不客气,只要是给来的,都扒拉起来吃掉了。她们年纪太小,这样的反应,纯属正常。徐福庆看王氏的碗里光光的,都没有⾁,又将自己的一半羊⾁,都分在王氏的碗里,另外一半,则分给了冬子和妞妞。
徐兴夏忍不住说道:“爹,娘,你下次就多放一点⾁吧。你看,都分给了孩子们,你们自己都吃不上了。”
王氏笑着说道:“我有这些就够了。汤里面可是有太多的油⽔呢。有这些油⽔就⾜够了。她们还没长大呢,要多吃一些。你在牛角墩有⾁吃,娘就不管你了。”
徐兴夏只好摇头摇,埋头吃面。其实,他也明⽩,就算放再多的⾁,做⽗⺟的,也肯定会有这样的动作的。这纯粹是为人⽗⺟的自然反应。或许,自己以后做了⽗⺟,也会这样吧。想起前世的⽗⺟,徐兴夏又忍不住有些黯然神伤,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?希望他们过得还好吧。
M.zQUxS.com